全屏 枞阳县街道地图 枞阳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安徽省地图安庆市地图安庆枞阳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安庆地图 辖区: 【迎江地图 | 大观地图 | 宜秀地图 | 桐城地图 | 怀宁地图 | 枞阳地图 | 潜山地图 | 太湖地图 | 宿松地图 | 望江地图 | 岳西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枞阳县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枞阳县行政地图
枞阳县1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总面积1808平方千米。总人口97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13个镇、9个乡:枞阳镇、山镇、汤沟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金社乡、白梅乡、白湖乡、会宫乡、雨坛乡。县政府驻枞阳镇。
中文名称: 枞阳县
所属地区: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中南部
面积: 1808平方千米
人口: 97万

目录[隐藏]

基本介绍
基本概况
区划人口
建制沿革
行政沿革
气候物源
交通运输
人文历史
农业生产
  1. 农业
  2. 林业
  3. 水产养殖
  4. 水利
工业经济
科教文化
名优特产
  1. 概述
  2. 芡实莲籽糊:
  3. 脱水蔬菜:
  4. 无糖荞麦糊:
  5. 子夜花茶:
  6. 香肠:
  7. 红心咸蛋:
名胜古迹
  1. “浮山夕照”:
  2. “枞江夜雨”:
  3. “竹湖落雁”:
  4. “荻埠归帆”:


  

基本介绍

  邮编:246700 代码:340823 区号:0556
  拼音:Zōng Yáng Xiàn 英译:Zongyang County
  处江淮丘陵与沿江平原接合部。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东南部为沿江洲圩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400毫米。境内河湖众多,主要有横埠河、罗昌河、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等。矿藏有铁、锰、铜、明矾石、石灰岩 、重晶石、锆英石、煤、瓷土等。
  京台高速以及103、229、320、228、227等省道穿境而过,通过铜陵长江大桥与铜陵市跨江相连,航运有长江黄金水道。风景名胜有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浮山国家级森林公、地质园,浮山摩崖石刻,方以智墓、刘大槐墓等。

基本概况

   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西部的长江北岸,地处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东南与铜陵、池州市隔江相望,西北以菜子湖.白兔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枞阳城区与安庆市毗邻,北与无为、庐江县接壤。县域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耕地42130公顷,山场34000公顷,水面42000公顷。现辖22个乡 镇,431个行政村(居委会),95万人。境内有11个民族居住。枞阳镇为中共枞阳县委和枞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区划人口

  枞阳县辖13个镇、9个乡:枞阳镇、???(ou)山镇、[拦嫡騕现拚騕卵騕芴墩騕岵赫騕钇陶騕耪騕梓胝騕褰蛘騕∩秸騕俨呵耪騕鏪镆窍鏪ど诚鏪滔鏪鹕缦鏪酌废鏪缀鏪峁鏪晏诚鏪? 枞阳县辖9乡、13镇、238村民委员会、20居民委员会、140居民小组,总人口为923909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数),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91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多。境内汉族人口占99.96%,余下0.04%为蒙古、回、苗、壮、布依、朝鲜、满、高山、土家、达斡尔等10个少数民族,计363人。 ;
  13镇:枞阳镇、???山镇、汤沟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 9乡:铁铜乡、凤仪乡、长沙乡、钱铺乡、金社乡、白梅乡、白湖乡、会宫乡、雨坛乡。 ;
  枞阳镇;
  居委会12:新华、建设、莲花湖、光明、湖滨、石岭、胜利、前进、下枞阳、石矶头、老庄、蒲洲; 村委会14:长河、双龙、戚矶、五一、[u塘[/[u青山[/青龙、郭桥、新楼、展望、连城、沿河、旗山、长安;
  ???山镇
  居委会1:护国
  村委会9:白荡湖、???山、巢山、万桥、周山、桃花、新开、大港、破罡;
  汤沟镇
  村委会27:龙堤、先进、莲花、勤俭、桂坝、肇丰、跃进、新风、红星、中心、一心、南旺、明星、龙潭、江厂、陈公、官峰、江庄、大新、田间、民胜、黄仪、彭山、农庄、共义、后湖、新河;
  老洲镇
  村委会19:老湾、联合、桃源、姚岗、王套(水旁)、横裕、桐贵、同心、老洲、裕丰、沙池、罗墩、鸭河、源潭、陶圩、下圩、同乐、红杨、高沿;
  陈瑶湖镇
  村委会15:花园、普济、麒凤、水圩、苎镇、虾溪、后河、前河、老排、白云、青山、花山、高桥、龙王咀、官渡;
  周潭镇
  村委会11:永兴、施湾、澄英、吴桥、周潭、枫林、凤凰、大山、七井、彭桥、田埠;
  横埠镇
  村委会22:孙岗、新华、联丰、少丰、谋道、官塘、黄山、横埠、中义、左岗、新庄、横山、范潭、左山、方正、育才、山水、利华、合龙、龙山、周岗,雨亭;
  项铺镇
  村委会6:柳西、白石、项金、石溪、边山、龙虎;
  钱桥镇
  村委会11:钱桥、大塘、马塘、邹姚、朝阳、兴旺、新埠、石马、高丰、宣庄、洪湾;
  麒麟镇
  村委会7:麒麟、阳和、梅花、泊塘、石婆、新安、岱鳌;
  义津镇
  村委会13:义津、增丰、朱公、高升、北圣、菁华、双兴、胜利、塔桥、义东、姚王、牛集、先让;
  浮山镇
  村委会5:浮渡、向阳、女儿桥、浮山、太平;
  官埠桥镇
  村委会12:连湖、官山、继光、向东、官桥、黄华、龙桥、祖农、宋马、团山、陆岗、岱冲;
  铁铜乡
  村委会4:庆丰、新丰、江头、中南;
  凤仪乡
  村委会3:凤仪、红旗、红巾;
  长沙乡
  村委会3:长沙、新农、木排;
  钱铺乡
  村委会9:将军、黄岗、鹿狮、井边、虎栈、长山、黄冲、钱铺、南岭;
  金社乡
  村委会11:长溪、桃山、云岭、杨市、龙口、枫冲、金渡、金山、秀山、向荣、鳌山、星河;
  白梅乡:黄石 孙畈 岩前 一清 小岭 大岭
  白湖乡:山河、公堰塥、龙城、古楼、三桥、小岭、杨岭、龙井、陶湾、何山、黄庄、柳寺
  总人口为923909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数),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91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多。境内汉族人口占99.96%,余下0.04%为蒙古、回、苗、壮、布依、朝鲜、满、高山、土家、达斡尔等10个少数民族,计363人。

建制沿革

  夏 [1](约前2l世纪——约前l6世纪) 属扬州之域。
  商 (约前l6世纪——约前11世纪) 属扬州之域。
  西周(约前1066——前771年) 封为宗子国。
  春秋(前770——前476年) 为群舒之地。前6l5年,楚执宗子国君,宗子国遂灭。
  战国(前475——前221年) 属楚。
  秦 (前221——前206年) 属九江郡。
  西汉 (前206——公元25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故治在今下枞阳镇,属[url郡[/ur 东汉 (公元25——220年) 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 (公元220——280年) 属吴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蒙城”遗址。
  西晋 (公元265——3l7年) 属庐江郡。
  东晋 (公元317——420年) 属豫州晋熙郡。陶侃为枞阳令。
  南朝宋 (公元420——479年) 初为[url[/ur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系侨置。
  南朝齐 (公元479——502年) 复置舒县,属庐江郡。
  南朝梁 (公元502——557年) 废舒县,复枞阳县,属[url郡[/ur 南朝陈 (公元557——589年) 为枞阳县,属晋熙郡。同时侨置阴安县。
  隋 (公元581——618年) 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
  唐 (公元6l8——907年) 唐初仍名同安县,属同安郡。贞观元年(627年),属淮南道舒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同安县迁治山城(今桐城市区东部),下枞阳城废为桐城县属镇。天宝元年(742年) 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
  宋 (公元960——1279年) 为桐城县,先后属舒州、淮南西路德庆军、安庆军、安庆府。宋末,桐城县迁治于今贵池市境内的李阳河。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境为其东、南两乡,东乡石溪镇时为九镇之一(其余八镇不在今枞阳县境内)。
  元(公元l271——1368年) 元初,桐城县迁治山焦城(今桐城市区东部)。先后属[url[/ur、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安庆路。
  明 (公元l368——l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今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两乡,乡名清净、大宥。
  清 (公元l644——191l年) 为桐城县,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 (公元l912——1949年) 为桐城县,民国3年属安庆道,民国l7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今枞阳县境,时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l947年)年l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初驻钱家桥,后迁会宫余街、白石横铺镇),1949年10月10日,继迁驻汤沟镇,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38年4月15日,根据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公布,重新调整区划,桐庐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安庆专区(驻安庆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l949年——)l949年,桐庐县属皖西第二专署,2月l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置县。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人民政府(l988年9月安庆地区与安庆市合并)。

行政沿革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太平天国[url会议[/ur望龙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及一批名人墓葬。 关于枞阳县名的由来,说法有三: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 中说,“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气候物源

  枞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均气温16.5℃,年均积温5129℃。冬季低温而无严寒;春季温和;夏季温度虽高但不酷热;秋季略高于春温。由于季风环流和地形影响,县境冬季多北风,春秋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均降水量1326.5毫米,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总量40%。
  境内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白鳍豚、江豚、小灵猫、水獭、中华鲟、小天鹅、黑鹳、鸳鸯以及鹤类和各种雕鹗等。植物有942种,隶属173科,其中药用植物有354种;属国家保护的有银杏、金钱松、杜仲、青檀、水杉等5种。主要矿产有铁、铜、明矾石、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煤、泥炭、陶土、黄沙等

交通运输

  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url[/ur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人文历史

  枞阳是桐城派的发祥地.“桐城派”三祖都是枞阳人。方苞祖籍义津方皋庄;刘大櫆,汤沟陈洲人;姚鼐祖籍今义津镇姚王集。枞阳是桐城派的发祥地。明朝之际,枞阳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出现了民间文化部落,区域文明随之逐渐形成,各种文化悄然兴起,文风日盛。明末清初,浮山人方以智的《文章薪火》和石矶人钱澄之的《田间文集》中提出的文学理论,以经学之文导启学派,拯救古文之衰,树立了桐城文派文章的楷模,世称方、钱二人是桐城派鼻祖。枞阳人方苞师事钱澄之,首倡"义法"之说,开创"桐城派"文学主张,奠定了文派的理论基础。继之而起的是汤沟陈洲人刘大魁,他的"音节神气"之说是对方苞"义法"说的继承和发展,在散文的艺术美方面发挥了自己的见解,成为桐城派的中坚和桥梁。钱桥麻溪人姚鼐,是桐城派代表人物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作家,他综合方、刘文学理论,提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统一的主张,强调"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相统一的观点,倡导"阳刚"、"阴柔"之说,肯定了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至此,桐城派古文创作理论已臻于完备,强有力的作家集团得以形成,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向全国展开,文章风气遍及神州,出现了"家家桐城"、"人人方姚"的局面,赢得了"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的美誉。时至清末,会宫老桥人吴汝纶力举桐城派大旗,并适应新的潮流,奋起改革,开办新学,将桐城文派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称得上是桐城派的后起之雄
  枞阳县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建城于下枞阳,以阻魏兵南进;唐代辅公祏起兵反唐于枞阳镇;南宋李全镇守幕旗山抗击金兵;元末陈友谅扎寨于浮山,朱元璋屯兵于城山,二人在今枞阳境内多次血战;明末张献忠扎“四营”于枞阳镇,并进军浮山寨;清代太平军首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两次召开了重要会议,对保卫天京、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抗战期间,共产党人在陈湖、水圩一带创立了桐东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敌、伪、顽的反动势力;解放战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枞阳镇成为解放军中线指挥部,县属江心洲和沿江各码头均成为解放军的起渡点。 枞阳西乡喜文,东乡重武。民国17年,共产党人章逐明在章家大屋创建了桐城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同年11月,成立了中共桐城区委,下辖15个支部(其中有10个支部在今枞阳县境)。次年8月,成立了中共桐城县委,下辖区委3个(其中2个区委、19个支部在枞阳县境)。这期间,浮山成为安(庆)、桐、枞、庐地区共产党的活动中心,[url中学[/ur秘密交通站,会圣岩吴富之家成为中共县委机关。民国19年,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会宫召开了8县联席会议后,枞桐地区掀起了武装斗争高潮,枞阳人陈雪吾、吴克正、张舜卿等在欧家岭领导了武装暴动,成立了皖中红军独立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在陈瑶湖一带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并成立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枞阳人民在沿江一带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民国3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近20万人抵达枞阳沿江一带,枞阳人民积极参军、参战和支前,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新中国诞生,枞阳人民为之奋斗了20余年,牺牲了600多名优秀子弟,著名的烈士有[url荣[/ur伟、史逸、陈石奇、陈雪吾、吴克正、吴鹏武、疏冠中(苏拓夫)、黄静寰(黄彬)、张舜卿、朱锦铭等等。他们的英雄业绩均已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他们的英名将与世长存!

农业生产

农业

  枞阳为农业大县。1949年,全县可耕地有59.46万亩。50年代起,县境大规模围湖造田,1967年可耕地已增到93万亩。后因退田还湖、停垦还林以及建设用地,至1989年末,可耕地减至64.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4亩。
  新中国建立后,县境实行了“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接着,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兴水利,使防洪防涝能力逐年增强。50年代,开始围湖造田,扩大了耕地面积。60年代,提倡科学种田,不断革新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方式。70年代,区乡建立农机(技)站,形成科技兴农的网络,并提高了作物复种指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实行了以联产承包为中心内容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为提高。1989年,粮食总产为28349.5万公斤,棉花总产为269.6万公斤,油料总产为86.58万公斤,畜禽总量为50.1万头(只);农业总产值为18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7元,农民储蓄总额为3380.3万元。

林业

  林业生产,几起几落。明清之际,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山上“无崖不树,无径不竹,无涧不花,无石不苔”。民国时期,历经战乱,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新中国建立后,全县林业用地约为56万亩,其中有林地44万亩,立木蓄积量为6万立方米。1958年,因“大炼钢铁”和毁林开荒,树林被滥伐,林地面积急剧减少,至1976年立木蓄积量仅有1.5万立方米。1981年,全县林业实行“三定”,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至1983年林地面积已达53万余亩。1989年,森林覆盖率为18.1%,立木蓄积量约20万立方米。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兴旺发达。枞阳县早在50年代就是全国22个淡水渔业重点县之一。新中国建立时有水面61.2万亩;50年代末,因围湖造田,蓄水面积逐年缩小。1984年,开始退田还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水产品有各种鱼类和龟、鳖、螃蟹以及莲、藕、菱、芡实等等,其中甲鱼、鳝鱼(黄、白鳝)、银鱼、鳜鱼、螃蟹、莲子、芡实为特种优质产品,每年有大量出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实行了联产计酬的渔业生产责任制,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由天然捕鱼转入以养殖为主,水产养殖出现了新的局面。1989年,全县水域面积为37.5万亩,另长江可利用水域13.5万亩;水产品产量为750万公斤,渔业总产值899万元。

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县境滨江背湖,历史上湖口未建节制闸,湖水随江潮起落,造成“大水大灾,小水小灾,无水旱灾”的局面。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兴建白荡闸、梳妆台闸、湖东闸、永登闸、枞阳闸等;拓宽加高74.5公里的长江大堤;兴修众多的水库和塘坝;疏浚大小河道和沟渠;兴建100余座电力排灌站。1989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56.1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为46.6万亩,基本上解决了水旱灾害的失控问题。

工业经济

  枞阳县属自然农业经济区,县民多以渔耕为业,因此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手工业兴起于明代,私营工业作坊出现于清末,机器碾米和电灯照明,出现于民国年间,集体工业出现于1956年。1989年,县办集体工业企业22个,职工2869人,固定资产1368万元,年产值1757.6万元,利润74.6万元,纳税157.3万元。其生产的元钉、毛巾、牙刷为出口产品,液化石油气钢瓶、香肠和牙刷为省优产品。国营工业企业17个,其中经委系统工业企业8个、工矿企业2个、商业工业企业1个、城建工业企业1个、粮食工业企业5个,计有职工2800余人。乡镇企业24749个,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向项目多样化和高技术方向发展,其产品已为人们所喜爱,有的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其中灰包咸蛋出口在安徽省同行业中,独享产品免检信誉。 县境商业由于水域的优势,自古以来就很发达。集镇多为水码头,货物运输十分方便。其中,枞阳镇古为舒口,为舒、庐、潜、怀、太、岳等县的漕米和货物的集散地;汤沟为桐东首镇;石溪镇在宋代为桐城九镇之一;姚王集为数省耕牛交易场所;义津镇、麒麟集为农牧土特产品的交易中心。新中国建立后,县境大小集镇36个,工商业者2137户。1953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商业走上了合作之路。1956年,全县公私合营商业5家、合作商店1196户、合作小组93个、代购代销点19个,转入国营和合作社、农村供销部的252家,私营商业126家。“文化大革命”期间,取缔私人经商,全县国营商业企业独家经营、商品流通渠道单一。1978年后,国营、集体、个体商业一齐上,商业市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1989年,全县综合性贸易市场达42个,年贸易额约7382万元;国营商业商品销售总额56606.6万元;个体商业商品零售总额4896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财税金融方面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1989年,全县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其中税收为1300余万元;金融机构有支行4个,其所属营业部、信用社遍及城乡,另有保险支公司1个;城镇储蓄余额5138万元,农村储蓄余额4115.7万元。
  随着农、工、商贸各业的振兴,交通、邮电事业日新月异。至1989年止,县有公路46条,总长度484.7公里。其中省道5条、县道11条、乡道30条。全县除江心洲外,各乡镇均已通车。全县426个行政村全部通邮;有19个局、所可办电报和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县城拥有市话500门,磁石总机5台、出局电缆800对;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00门,杆路总长515公里。

科教文化

  新中国建立后,县文学艺术事业日益繁荣,县黄梅剧团蜚声大江南北,民歌创作誉满诗坛,文学作品不断发表,一批文艺新人正在茁壮成长。1989年,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63个、文化馆站13个、文物管理所1个、图书馆74个;广播站遍及乡镇,电视机已走进千家万户。全县从城镇到农村,从儿童到老人,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领域里,[url桂[/ur“中国计算机之父”,[url光[/ur“炸药大王”,疏松桂点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倪皖荪从事低温声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王奎仁发现了“张衡矿”,陶善昌研制了国际首创闪电探测定位系统,他们的科研成就,均为世人所瞩目。据初步统计,枞阳人现在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的教授级的专家就有100余人。在县内,1989年,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已有200余人;科技兴农、科技兴渔、科技兴厂已结出丰硕成果。
  悬壶济世、行医卖药,在枞阳大地上自古有之。在这块土地上,名医辈出,药店如林。名医古有余霖、许丽京,今有查少农、疏元善、汤春生等;医学名著有方以智的《医学会通》、余霖的《疫疹一得》、许丽京的《医方新编》等等。1949年统计,全县中药店132家,中医人员279人。1989年,全县乡以上医疗单位有60个,职工1293人,其中930人有技术职称(副高以上的有26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一般疑难病症可以不用出县便能诊治,人民健康基本得到保障。
  县境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有舞灯、划龙船和武术,其中“东乡武术”源远流长,享誉海内,历史上曾出现“三十六名教”;而今到处兴办武馆,武术之花开遍枞阳大地。新中 国建立后,学校体育教学常抓不懈,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在历次省市体育运动会上枞阳健儿均获得较好成绩,如蔡声和在安徽省首届运动会上夺得百米跑第二名,取得了零的突破;1958年,焦志华在安徽省100米蛙泳比赛中,打破了省记录,荣获第一名;1981年,施小平在安徽省少年棋赛中,获得象棋组冠军;1986年,吴卫凤获全国六运会女子柔道第三名,后在亚运会上又夺得银牌。
  枞阳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三面环水、“望之若浮”的浮山,有“亚浮山”之称的[url崖[/ur何宰相读书的青山石屋,还有“秦始皇三鞭抽不动”的岱鳌山。浮山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以108洞和400余块古代摩崖石刻著称于世,自古以来游人络绎不绝。县境文物古迹众多,仅名人墓葬就有方以智、[url之[/urrl櫆[/ur鼐、王胜、方学渐、阮鹗、吴应宾、[url纶[/ur光炯、房秩五、鲁生等数十处之多;至于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古代建筑、馆藏文物等等,更是难以枚举。

名优特产

概述

  枞阳气候温和,物产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水质优良,盛产甲鱼、鳝鱼、银鱼、鳜鱼、螃蟹、莲子、芡 实等特种水产品,畅销国内外。主要农作物水稻、棉花、小麦、油菜产量高,品质好。家畜家禽中生猪饲养占全省重要位置,其中枞阳黑猪品质优良,曾批量出口。近年来人工驯养由野鸭变种的媒鸭,野味十足,营养丰富,已大批销往深圳、香港等地。林木主要有松、杉、毛竹等,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5.2%,森林积蓄量106.9万立方米。县内药材资源也很丰富,“桐桔梗”驰名全国,辛夷花、夏枯草、射干等销往东南亚。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金铜矿、石灰石、大理石、明矾石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极具开发价值。
  枞阳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石灰岩、铜金矿、泥炭三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极有开发价值。境内有白荡湖、菜子湖、陈瑶湖、枫沙湖四大湖泊,可养水面近四十万亩,是发展“水体家业”的优势所在。

芡实莲籽糊:

  是根据《本草纲目》的有关药理,在国家水产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开发研制的一种纯天然水生植物营养保健食品,先后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中国绿色食品。产品选用野生芡实、莲籽、藕粉等水生植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科学配方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能滋心润肺、舒胃化气、明目美容、补脾肾等。长期食用,能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脱水蔬菜:

  采用热风干燥工艺,日产脱水蔬菜4吨,主要品种为甘蓝菜、胡萝卜、青葱、四季豆、苔干菜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内主要为各大方便厂提供配料。

无糖荞麦糊:

  本品以《本草纲目》为依据,精选优质苦荞麦为原料,采用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研制面成,不含任何色素和食用添加剂。本品富含人体必需的钙、磷、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具有祛寒去火、养颜护肤、清凉解热、补血养神的食效,对高血压、高血糖的人更具独特效果。经常食用能有效地调整人体各种需要和合理平衡。

子夜花茶:

  以纯天然苦荞麦为主要原料,辅以有关中药配制而成。产品包括子夜花香茶、凉茶、南瓜茶等,常饮有一定的食疗效果,其香茶能开胃、健胃;凉茶清凉爽口,消火祛毒;南瓜茶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效果明显。本产品1998年获省科技星火计划产品,1999年获国家级星火计划产品。

香肠:

  选用枞阳黑猪之鲜肉,辅以安徽名酒,特制肠衣精工灌制而成,以其独有的广式特色、徽派风味而畅销国内外。

红心咸蛋:

  选择野鸭子所产的蛋为唯一用蛋,引进国内外先进配方加工而成,列任何添加剂及色素,其蛋黄呈红色,蛋白鲜嫩,口感芳香。本产品是安徽省外贸部门再制蛋出口定点产品,主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地区等

名胜古迹

  建国后将清代桐城区域一分为二,古桐城的桐城八景桐城枞阳两地亦平分秋色,位于枞阳的有:浮山夕照、枞江夜雨(又名枞川夜雨)、竹湖落雁。

“浮山夕照”:

  浮山张公岩,宋朝进士任江西路转运判官张同之,和州人,因游浮山,爱不忍去,遂弃官学道于辟谷岩,相传辟欲仙去,因称张公岩。张公依岩筑楼名夕阳楼,楼后有井,容水六担,久旱不涸,汲之旋满。每当夕阳西下,经折射入井,泉水浮动,红光摇曳,出现日照光环奇观。因名“浮山夕照”。
  浮山夕照
  明·许浩
  浮山景迹写难穷,翠壁丹崖几万重。
  惟有夕阳留返照,乔林掩映彩霞红。
  清·张骅
  烟生石上烟凝碧,日落峰头日影黄。
  返照入林山倒没,余辉映水塔生光。
  人驱古道牛羊下,风送归巢鸟雀忙。
  共识夕阳无限好,挥戈争得驻西岗。
  浮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枞阳县中部偏北地区,白荡湖畔,北距合肥120公里,南距县城30公里,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掠境而过。浮山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以火山地貌为其主要特色,植被繁茂,人文景观独特,儒、佛、道"三教"荟萃,历史悠久,名士辈出。
  浮山因其"东西南北皆水汇"、"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其主要景区面积76.6km2,1983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该景区以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摩崖石刻、河湖风光而著称于世。张公岩景区是浮山主景区之一,此处集宗教遗迹、火山岩洞、摩崖石刻于一体。
  浮山是一座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性的白垩纪晚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破火山,地质学上称浮山组——浮山旋回,经过大自然一亿多年的风雨精雕细刻剥蚀,形成张公岩天池、会圣仙桥等别具特色的六大景区,景区内叠嶂、峭壁、岩洞、怪石、岩钟、天桥与涧流,幽谷与湖荡遍布,被看作是中国的“维苏威”。在这里游人可以亲身体验浮山火山爆发、岩浆溢流、火口坍陷、再喷发,缓慢侵出等五次火山活动过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这里还有江南最大的岩洞摩崖石刻长廊和宋代莲花座及石雕佛像群。
  或山鸣谷应,或清澈可鉴。深山幽林中又有洞十余个,其中以宽敞可容几千人的观音洞为最。纵横交错,缠绕诡秘的峡谷中,以飞来峰下的“天柱一绝”神秘谷最为奇险。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洞相连,人游其中,狭窄处须屈身匍行。谷旁古树虬枝,谷内怪石异草,恍似仙境,引人入胜。

“枞江夜雨”:

  现名“枞川夜雨”:枞阳镇历为商贾云集之地,扬帆系缆,车马往来。沿岸荻影投滩,芦花飞雪。每当夏秋之夜,芦叶纷披,随风送响,或瑟瑟如小雨淅沥,或萧萧如大雨骤至,若倚篷窗静听,尤觉微妙。因名“枞川夜雨”。
  枞川夜雨
  明·许浩
  枞江夜雨势如倾,拂柳滋花尽有情。
  几个渔翁趁新水,江头无数棹歌声。
  清·张骅
  风起湖波催暮景,云来山谷暗人家。
  飘零几度蛟台屐,寂历今宵夜雨槎。
  芦叶有声和漏水,松枝堪爱惜阴嘉。
  惭余独酌官如客,落日潇潇水一涯。

“竹湖落雁”:

  竹子湖位于拔茅山之东北,芦荻掩映,湖草丰盈,每当秋末凉风,群雁南飞,悠然而下,栖息于此。一日湖滩乱石叠起,形如立锥,秋水落浅,有似群雁纷纷落地之状。因名“竹湖落雁”。山上建有观雁亭,为晋朝枞阳县令陶侃来此观雁之所。
  竹湖落餍
  明·许浩
  大地西风振荻芦,雁衔秋色下平湖。
  眼前尽是潇湘景,谁为挥毫入画图?
  清·张骅
  怅望湖天旅雁过,蒲荒秋水意如何?
  声从向晚添寒泪,影带斜阳动碧波。
  月色有情沙更白,芦花无恙夜常和。
  只疑落后书偏少,不似凌空字尚多。

“荻埠归帆”:

  老洲头往日洲头突出大江,后因洲土随江水流失形成半岛,沿岸芦苇密集,挡风避雨,天然屏障,为来往归舟良港。每当晚霞灿烂,由对江南岸大通溯江而上的归帆,先后接踵,近如锦帆片片,远似素影翩翩,目不暇接,蔚然壮观。因名“荻埠归帆”。
  荻埠归帆
  明·许浩
  肃肃金风漾碧流,锦帆片片白云秋。
  晚来系缆知何处?只在芦花浅埠头。
  清·张骅
  溪云暗淡夕阳收,细草寒江奈石尤。
  滚滚浪花随返棹,萧萧芦叶响孤舟。
  浮鸥不动汀烟冷,渔火相将树影留。
  望到水乡思更切,不堪薄宦又经秋。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